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天津,湿地的总面积有29.56万公顷。类型齐全、生态功能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2016年10月1日天津颁布实施了《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条例》的实施不仅填补了天津湿地保护工作立法的空白,而且明确了湿地保护的管理体制,确立了分级保护和名录管理制度,让《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的出台让津城的湿地保护有法可依。一年来,天津的湿地管理工作有了哪些新成效,“津云”前沿新闻记者通过无人机航拍的方式带您看变化。
临港生态湿地
临港生态湿地
临港生态湿地
作为全球候鸟迁徙路线必经之地,天津实施湿地保护条例一年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湿地生态系统不断恢复,来津候鸟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长,它们在天津停歇、觅食、繁衍后代。
来津候鸟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长,它们在天津停歇、觅食、繁衍后代
湿地除了维护生态平衡、给鸟类提供栖息之所外,还能固堤互岸、涵养水源。特别是《条例》对开发利用规划和配置水资源时,兼顾湿地生态用水的需要作了明确规定,有效维护了湿地的自然净化能力。位于蓟州区于桥水库北岸的白庄子湿地,就在净化天津“大水缸”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侯台湿地公园
侯台湿地公园
侯台湿地公园
《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确立了“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 明确了重要湿地内禁止从事的行为。如今,天津各湿地内破坏湿地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北疆湿地
北疆湿地
白庄子生态湿地
白庄子生态湿地
天津北大港湿地
《天津市湿地保护条例》实施一年来,为天津的湿地保护撑起了法律的保护伞,目前,天津正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理念,呵护生态资源,用法律武器保护着湿地和湿地上的每一个物种,打造着天津的生态品牌。(“津云”—前沿新闻记者马宬 张宏彬 戴涛 特别鸣谢 北疆湿地保护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记者编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