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个囫囵觉成为记者的一个奢望

  • 新闻线索 | 2017-10-09 09:43:09 |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 0

      本报关注赴新疆采棉工采访组进入新疆以来,先后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尔勒市轮台县、阿克苏市沙雅县采访,深入棉区和采棉工一起早出晚归,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与采棉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承诺。连日来,由于采访紧张,连夜赶写稿件,睡个囫囵觉已成为记者的一个奢望。

      24日,采访组经过两个昼夜的颠簸到达库尔勒市轮台县草湖乡山窑子村棉区后,已经是深夜11时许。而这个时候,先前来到的采棉工还在紧张地为棉花过磅、装车。直到次日凌晨1时许,记者才得以在民工宿舍休息。次日凌晨5时,记者起来对早起为采棉工做饭的主家拍照采访,6时许又随采棉工下田劳动。

      为了给晚报读者一个了解赴新疆采棉工的平台,让读者详细、细致、全方位了解采棉工的生活和劳作状况,在紧张的采访中,记者在轮台县、沙雅县分别用一天的时间跟随采棉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记者早上6点到田间体验、采访,中午在棉田的背风处和采棉工一起吃饭,晚上9点半,才和采棉工一起收工,深夜时分住进采棉工宿舍。但由于有两个半小时的时差和劳作紧张的缘故,通常深夜零时许才能忙完。当采棉工进入梦乡后,记者又开始利用静谧的环境写稿。一个特稿写下来,往往在次日凌晨3时半左右,零时6时许,又起床采访了。 连日来的采访、写稿,记者每天睡觉不足3个小时。后来,以致记者的进食、精神受到影响,走路摇摇晃晃,甚至出现耳鸣、头晕、呕吐等症状。当采棉工和种棉大户看到家乡的记者真的跟随采棉工早出晚归“同吃同吃同劳动”时,由衷地钦佩晚报记者的敬业精神,纷纷称赞。 26日一早,当得知记者在轮台县的采访告一段落要去下一个棉区采访时,采棉工纷纷送记者上路。临别时,采棉工大姐和种棉大户大哥握住记者的手感动地说:“你们干记者的真的不容易!”

      采棉工宿舍内、列车上、宾馆内,记者坚持每天写稿子,及时想办法将稿子发回报社。每当夜晚躺在床上时,记者虽然疲惫不堪,但也不能马上入睡,因为要构思明天的采访角度、写作内容。美美睡上一觉,对记者来说,的确是一个奢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记者编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